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浅析集中供热管网与用户连接的形式-转载

2020-07-19 20:4660

 

摘要:本文针对建筑物高度不同的小区,简要介绍了三种典型连接方式:间接连接、直接连接、混水连接,并通过分析范例说明其适用性。
关键词:建筑物高度、间接连接、直接连接、混水连接
一般说来,建筑楼房根据其高度不同分为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对这些高度不同建筑物进行集中供热连网设计时,应考虑集中供热热介质、管网压力,室内系统的承压,室内系统对外网的水力影响等因素,因此选择什么样的热网与室内采暖系统连接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近几年济宁市城区集中供热管网与用户连接情况,介绍以下几种典型连接方式。
一、蒸汽(高温水)网间接连接
例某小区为蒸汽(高温水)集中供热,供热区域内的建筑物有多层、小高层和高层建筑。
分析:蒸汽(高温水)网供热流程:蒸汽(高温水)    换热系统     多层(高层)。如果把多层建筑、小高层建筑(室内采暖系统不分区)与高层建筑的室内采暖系统连接在同一水力系统上,则系统的静压太高;换热哭、水泵、散热设备等都要承受较高的压力,不利于运行管理和节能。因此,宜采用图一所示的连接方式。
图中把高层建筑的室内采暖系统分做高区、低区两个系统,高、低区系统的划分高度应与小区内大多数小高层高度一致,这样把高层建筑的低区系统与小高层、多层建筑物的室内采暖系统列为一个水力系统。考虑到多层建筑采暖系统散热设备承压不高于0.4MPa,在近端的多层建筑采暖入口安装压差调节阀。
在热力站设两套热交换系统,一套供高区系统,一套供低区系统,两系统各有自己的循环水泵、补水定压装置及室外管网。并根据不同水力工况确定定压点压力值。
这种连接方式在设计时也可灵活变形:
1、根据小区建筑情况,可把高区系统的换热器、循环泵、补水定压装置等设备设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或某一设备层;以减少室外二级热网中的管道数量,节省投资。
2、根据小区规划情况,可在多层建筑群比较集中的小区内,单独设置多层建筑换热系统,依据规划分区确定供热分区。
3、若小高层及高层建筑的室内采暖系统以每7层为一个分区采暖系统,则可将小高层、高层的高、低区采暖系统分开,小高层、高层的低区与多层建筑物采暖系统列为一个水力系统。
二、低温水网直接(间接)连接系统
某小区采用热源为低温水,供、回水温度95℃~70℃,该供热区域内同样有多层、小高层(室内采暖系统不分区)和高层建筑。
分析:城市集中供热热网水压不会太高,在水力工况能满足高层低区、小高层、多层采暖系统管网压力的条件下,因不希望系统静水压力过高,所以不应把高层建筑的高区系统与热网直连。拟采用如图二、图三。
图二为多层建筑、小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低区通过分、集水器与热网直连。高层建筑的高区系统通过换热器、循环水泵与二级网间接连接,并专设高区系统补水定压的装置。
图三为多层建筑、小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低区采暖系统通过分、集水器与热网直连。高层建筑的高区采暖系统与热网采用特殊的间接连接方式连接;供水管采用中间管道泵,回水管设水减压阀。
    系统运行时,水减压阀可将上层系统的回水压力减至与热网要求符合的数值,高区系统供水管及回水管上设电磁阀;并与水泵联锁,其作用是防止突然性停泵,空气倒灌入上层系统。与水泵并联的调节阀用于调节水泵流量。与水减压阀并联的调节阀用来作为减压阀失灵时的备件。
这种连接方式简称为升压泵加减压阀连接方式,由于连接简单,设备投资少,省地,是一种很实用的连接方式,并已在工程中使用过,效果较好。
图二、图三连接方式在设计中的灵活变形:
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将高区系统图二中的换热器、循环水泵、补水定压装置及图三,可根据小高层及高层建筑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若小高层及高层建筑的室内采暖系统1-7层为一个系统,7层以上为一系统,则可将小高层、高层的低区与多层建筑物采暖系统列为一个水力系统。相对图二、图三来说,变形后多层建筑采暖系统的定压点压力值变低。
三、混水直连系统
单纯直连方式是指一级网供、回水直接进入热用户。
混水直连是指一级网供水在进入用户系统之前进行混水后再连接。
单纯直连方式与混水直连方式相比,在管径相同,经济比摩阻相同的情况下,后者输送的热量大于前者,因此混水直连方式供热系统在同样的热网管径下可带较大供热面积,比单纯直连方式供热系统具有更大的供热能力。
1、热力站设置旁通混水泵的直接连接(见图四)
在热力站内一级网供回水管之间的旁通管上安装水泵,抽引回水压入供水管,混合后再进入二级网路。此种方式可提高一级网供、回水温差;对于新建管网可缩小一级网的设计管径,降低一级网的建设费用。混合比μ的计算公式如下:
μ=Gh/Gw          G=Gh+Gw
    式中:Gh—混水量t/h      Gw—一级网循环水量t/h
G—二级网循环水量t/h
对于既有供热管网,在热网改造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可采用此种方法来增大一级网的供回水运行温差,加大二级网混合比的方法来满足供热负荷不断增长的需求。此种方式适用于一级网供回水压差能满足用户系统需用压差的热力站。
2、热力站设置加压混水泵的直接连接(见图五)
   
在热力站一级网供水管上设置水泵,同时将泵吸入口处的供水管与用户系统的回水管连通,使得该泵同时抽引一级网供水与用户系统的部分回水,同时具有加压与混水的两种功能。此种方式主要用在以旁通混水泵形式为主的混水直连供热系统中的那些一级网供回水压差低于用户系统需用压差的热力站。但要注意泵的扬程不能太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罗河矿辅助斜坡道智能喷淋系统正式上线
日前,经过2个月的施工建设,罗河矿辅助斜坡道智能喷淋系统正式运行。该系统有效解决了辅助斜坡道的扬尘问题,将有助于打造干净、安全、有序的井下运输环境。

0评论2023-07-03508

煤炭行业首个超高压液压软管试验系统投用
近日,煤炭行业首个超高压液压软管试验系统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建成并投入使用。该试验系统的建成,填补了矿用水射流式割缝压裂装置配套的超高压介质输送系统安全性能分析验证能力的空白,标志着煤炭行业已具备设计工作压力达100MPa液压软管的爆破性能、脉冲性能分析验证能力,能够为矿用水射流式割缝压裂装置可靠应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0评论2023-07-02544

陕北矿业信息技术运维分公司煤矿智能化系统建设及运维团队:“奋进者”风华正茂
2021年12月,按照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文件批复,在陕西陕煤陕北矿业有限公司(简称陕北矿业)的安排部署下,陕西陕煤陕北矿业有限公司信息技术运维分公司按照“精简高效、内部调配”的基本原则正式组建成立,并组建煤矿智能化系统建设及运维团队(简称团队),团队围绕煤炭行业智能化、信息

0评论2023-06-012411

陕煤红柳林煤矿总经理常波峰:“动调+变频”模式的智能通风系统探索与实践
01智能通风系统建设背景主通风机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由通风机为主要设备所构成的煤矿通风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井下输送新鲜空气,并控制井下有害气体、瓦斯及粉尘的浓度,如果通风系统发生故障,将会给井下生产作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关于颁发〈煤炭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程〉的通知》(能源煤〔1989〕104号)明确规定

0评论2023-05-232579

自然资源系统法治建设培训班举办
5月18日~19日,自然资源系统法治建设培训班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这是党的二十大后自然资源部召开的第一次全系统法治建设培训班,旨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培训班在需求摸底的基础上精心设置课程,着重突出系统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自然资源部法规司

0评论2023-05-221883

皖北煤电智能公司启动选煤厂重介水洗系统单机调试
5月11日上午,在皖北煤电智能公司选煤厂主厂房三楼,选煤办、约翰芬雷、兖矿东华、华东监理相关人员正在对进行单机调试的矸石脱介筛运行情况进行观察。为保证5月15日如期联合试运转,5月6日开始,该公司逐个对离心机、磁选机、脱介筛等设备进行了单机试运转。为保证调试工作正常开展,调试开始前,相关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了

0评论2023-05-122056

国内领先!全国首套煤矿智能化培训系统通过鉴定!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对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联手徐矿集团研发的“煤矿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培训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以下简称“煤矿智能化培训系统”)进行了科技成果函审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技术鉴定,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该系统是全国首套一比一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教学培训系统,旨在模拟真实煤机

0评论2023-05-113102

江西南矿助力中矿资源津巴布韦Bikita锂矿200万吨/年破碎系统投产试运行
近日,中矿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矿资源”)津巴布韦Bikita锂矿重选厂20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破碎系统举行投产仪式,标志着项目正式投产试运行。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设备表现优异,各项技术指标均达设计水平。该项目由南矿集团子公司江西南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江西南矿”)提供EPC总承包服

0评论2023-05-113081

“大太平洋垃圾带”形成独特生态系统
美国夏威夷群岛与加利福尼亚州之间的海域漂浮着巨量塑料垃圾,人们称之为“大太平洋垃圾带”。最新研究发现,数百种海洋生物已在这些垃圾上“安家落户”,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吃惊!找到新家研究报告刊载于17日出版的英国期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美国国家食品和农业研究所专家琳赛·哈拉姆带领的团队2018年11月至2019

0评论2023-05-092372